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32
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

 

所谓功德,我们要知道,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,是不是能让你的烦恼心减少,清净心增加。

我们刚才说「称性起修」,你这个自性本具的清净心、功德,也就是说,这种戒定慧的力量,是不是越来越强大?

如果是的话,你做这个事情就是有功德。你在寺院里面扫地也有功德,乃至于你在那个地方念佛也有功德,乃至在寺院里面住,吃饭、睡觉都有功德。

要是在做一个善业的时候,内心夹杂着种种贪瞋痴的不良的动机,这个时候可能有一点少少的福德,但是功德是谈不上的。

所以就是说,大多数的人他是想追求福报,但是在他不晓得福德跟功德的差别的时候,他可能得到的福报很有限,而且还夹杂很多的毒素在里头。

但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在追求福报的同时,他知道要学习经论,称性起修,调伏烦恼,全修在性,这样子的话,他所修得的福德力不但更大,而且还能够产生功德力。

因为经文当中有福德跟功德这两个并列,所以我特别在这个地方跟各位详细地分别它们之间的差别。一般我们总是混淆,说「我做这个事情有功德」,一般都这么说。

事实上做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,你想要深入了解怎么样「称性起修」的话,你就必须要了解福德跟功德,那是有很大差别的。

再来,「大皈依光明云」,「皈依」什么呢?皈依三宝。皈依三宝事实上也就是皈依我们自性清净心。

然后「大赞叹光明云」,赞叹三宝的功德,但事实上也是赞叹「生佛不二、生佛同体」的自性。

也就是说,佛陀借着现这十种光明云——「大圆满」乃至于「大赞叹」光明云——来表现出佛陀果地所证的功德,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,这都是众生自性所具的功德,要我们依着这个性德来起修。

所以一般不懂的人,看到这个境界,就只会产生一种欢喜心,很激动,佛陀再来要讲大法了,但是他不晓得要讲什么样的法。而一个有大智慧的菩萨,看到佛陀放这十种光明云,就知道佛陀再来要说「称性起修」的大法了。

虽然在《地藏经》当中并没有很明显地去分析这种自性本具、如来藏的道理,但是就像《阿弥陀经》一样,同样也是借事显理,透过事相上的境界,来显现出「称性起修」的这个理。

其实不止是《阿弥陀经》跟《地藏经》,其他像《华严经》,包括很多大乘经典也是一样,都会有这样的篇章。

各位要是诵《华严经》就知道,前面讲与会大众的时候,那真的是很长,山神有什么山神,名字好多,列出来,地神、虚空神、苗稼神……一大堆的名字,很多很多,都一一列出来。

有时候初学的人不理解,会觉得说:这个很重要吗?列这个干什么?直接讲不生不灭的法义就好了,列这么多名字做什么?

事实上,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,都是借事显理——借这些山神、地神的名字,来显示不思议境界的这个理,就像放大光明云,意思是一样的。


No pages are currently in this chapt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