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30
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

 

当然,依止这样的性德来修行,本身要有智慧力的承担,要相信「我是未成之佛,诸佛是已成之佛,其体无二无别」。透过大乘经典不断不断地熏习,我们慢慢理解、慢慢能够承担这种思想之后,再来修行地藏法门。

其实很多法门都是这样,比如像《阿弥陀经》,表面上看起来,它讲的都是事相上的。但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里面,他就能够把《阿弥陀经》会归到理上去,会归到持名当中就具足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的这个理上面去。同样的,具足大智慧的古德,他就能够将事相上的这个境界,会归到理性上面去。

首先「大圆满光明云」,就是说自性具足一切法,上至诸佛法界,下至地狱法界,一切法都不离我们自性所显,这个就是圆满,就是真如本性,观不思议境当中我们的真如本性,就是这样的境界。性具十法界、理具十法界、事造十法界,一切法不离我们自性。

为什么我们说「称性起修」的成就速度快,因为你观察这一切境界不离我们自性的时候,你对一切境界是不取不舍,可爱的境界也好,丑陋的境界也好,快乐也好,痛苦也好,事实上都不离我们自性,都是自性所显。

就像做梦一样,我们的这念心,有梦到快乐境界的能力,也有梦到痛苦境界的能力,这个能力都有的。

但是一个正常的人,不会说我梦到快乐境界,我赚了一个亿,就快乐得手舞足蹈;在梦境当中被人家骗了一个亿,梦醒了之后就痛苦得不得了。因为你知道,这都只是能够做任何境界的这念心,所创造出来的梦境而已,我们都不会当真的,正常人是不会当真。

同样的道理,当我们知道这一切境界都是自性所显的时候,你面对任何境界,纵然可能第一念——遇到顺的境界、可爱的境界,可能起贪,遇到逆境可能起瞋,第一念可能习气会有贪瞋的这种微细的波动。

但是,你要是常常用功的话,你第二念就转了——这不过是我自性本具的法,有什么值得贪?有什么值得瞋?

我们觉得我们得到了什么可爱的境界,失去了什么可爱的境界,随着而起贪瞋。事实上你认为你得到,你认为你失去,这个只是梦境当中的「得到」跟「失去」,纯粹是妄想。

因为所谓得到,自性当中也没有真的增加什么;所谓失去,自性当中也没有真的失去什么,这个就是「大圆满」,「大圆满光明云」。

「大慈悲光明云」,这个就是在清净心当中自性本具的慈悲显露出来。

「大智慧光明云」跟「大般若光明云」,这两个可以说是一对的。「大智慧光明云」指的就是说,自性本具的定慧的力量显现出来这个大智慧。那「大般若光明云」就是说,依着自性本具的定慧的力量,破坏一切如梦如幻的烦恼,般若波罗蜜这个无生的智慧因此生起。

所以二者一个是因、一个是果。因地当中具足定慧,就是「大智慧」。果上破一切法,自性的光明彻底显现,这是「大般若」。


No pages are currently in this chapt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