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anced Search
Search Results
10 total results found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1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在道山寺正式讲课,首先要跟各位一起研究的经典课程就是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也就是《地藏经》。 为什么我们要来跟各位讲解这部《地藏经》呢?因为学人这段时间在大陆经营这个道场,随着与一般民间老百姓的深入交流,慢慢觉得《地藏经》这个法门,地藏菩萨的精神,是很值得提倡的。 一般的人,尤其是对佛法不了解的人,对《地藏经》往往会有一种误解。觉得地藏王菩萨是管阴间的,管阎罗王的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2
上良下因法师 主讲 2017道山寺 第二个,透过《地藏经》的学习,可以帮助我们渐渐发起菩提心。 《地藏经》里面有讲到,比如说光目女、以前的大国王等等这些地藏王菩萨过去生的例子。从这些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,地藏菩萨因为对众生的慈悲,或者是因为孝顺他的母亲,从而渐渐发起大菩提心,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,很好的教育。 在佛法当中,佛陀告诉我们,发菩提心,破诸魔障。 世俗的人总会认为说,我保护好我自己,或者保护好我的家人,甚至为此不惜去造种种的罪业,这样子才是对我们自己或者家人好,其实不是的。 不说家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3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为什么孔子说:「及其老也,戒之在得」?有时候年纪越大,身心的捆绑越重。因为几十年来的熏习,这个习惯早就养成了。如果没有透过佛法训练这个心的话,年纪越大,对「我」的执持就会越强,到最后就造成越执着越痛苦。 所以反过来——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,就是要想办法放下「我」。你不可能说把所有的冤家都消灭掉,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那么唯有就是什么呢?放下对「我」的执着。 那怎么样放下「我」的执着?就是修慈悲心,乃至于修「为利有情愿成佛」的菩提心。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这个菩提心的教授也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4
上良下因法师 主讲 2017道山寺 那怎么样让这个束缚的心能够真正得到解脱,能够真正去掉这个捆绑而得到安乐呢?那只有靠智慧。 透过佛法这种般若波罗蜜的智慧的教授——不只是一次、两次地听闻,是长时间不断地听闻,慢慢地,众生的心才能够放下这个执着。心中的石头放下,才有办法真正地轻松,进而能够慢慢地发起慈悲心乃至菩提心,成佛度众生。 这就是学人经过再三考虑之后,要在道山寺讲《地藏经》的一个缘起。 就是说这部经当中,有因果教育,有菩提心的教育,包括地藏菩萨他是世尊特别嘱咐照顾末法众生的菩萨,还有这部经当中四大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5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很多人都会担心:「诶呦!我要是帮他承担这个业的话,我会不会到时候承担不起,然后到时候灾难现前呐?」所以你看这个观法还会加一个,吸完之后最后佛放光,照破我们内心所吸进来的业障,业障消灭无余。还要加这个过程。 有的传承没有这道程序,但有的传承是有这道程序的。我在引导的时候,我会加这道程序。因为没有这道程序的时候大家会害怕——把众生的业全部吸进来,我怎么办?我怎么承受得了?会有这种担心在里头。 所以,各位想想,为什么地藏菩萨称为「大愿」——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,甚至他要到地狱去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6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第二段: 而况娑婆众生刚强难化,以故菩萨于此世界因缘甚深,故如来于忉利天放光集众,发明菩萨往劫因行,及发愿等事,即所谓「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;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」。何幸娑婆,有此恃怙! 何况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。什么叫刚强难化?佛陀告诉我们说:「不要造恶业呀,造恶业未来会受苦。」但是呢,我们听一听,很快就忘记了,还是会去造恶业,跟着大家一起造恶业不断。 经典里面有个例子:有一次,佛陀带着阿难尊者从城外走到城内,看到牧牛人赶着一群牛,在城外吃完水草,要赶到城里面去。这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7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看最后结论: 此经文虽浅显,理极宏深,世多不察,谓为专谈因果,以诱愚迷,其于菩萨孝心纯笃、愿力广大,三世诸佛莫能赞、九界众生咸依归之旨,均未计及。是何异弃金担麻,买椟还珠乎哉? 这部经,文字很浅显。对于初学的人,甚至对佛法完全没概念的人,用什么样的经典来教育呢?我觉得《地藏经》非常好。 因为它的文字很浅显,而且有很多的故事——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啊,包括我在内。说故事这个法门是老少咸宜,不管老参、初学都喜欢听。《地藏经》里面有很多的故事,所以听起来会比较生动。 但是「理极宏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8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正文 接着看到下面的正文,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介绍《地藏经》的大意。 甲一、法会缘起 讲佛陀宣说地藏菩萨本愿的缘起。看到讲义第二面,在<忉利天宫神通品>里面举了两个例子,这两个例子都是地藏菩萨过去生的因缘。 第一个,是大长者子。地藏菩萨过去生当中曾经做大长者子,有一次见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,他看到佛的身相庄严,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种种庄严的相貌,看了之后很欢喜。 然后他就问佛:怎么样才能够成就这样的相好呢?佛陀就告诉他说:你要发菩提心,为利有情愿成佛。当你发起菩提心的时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09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接着看到: 甲二、正说大愿 为什么会发起这个大愿。 我们刚才说,在《地藏经》第一品,<忉利天宫神通品>当中,是文殊菩萨看到世尊放光现瑞,然后由文殊菩萨代表大众出来请法。问佛陀说:「您老人家为什么今天特殊放光现瑞呢?」是文殊菩萨来请法。 各位要知道,在经典里面,每一个菩萨他代表的意义不同,各有各的深义。像文殊菩萨是代表大智慧——大智文殊菩萨。 由文殊菩萨来启请「地藏菩萨本愿」的这个法,代表什么呢?要发起这个大愿力,必须要有智慧的力量,有智慧的人才能够承担。 像有的人他...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10
上良下因法师主讲 2017道山寺 比如你观察众生的苦。《地藏经》里面讲到众生今生所造的恶因,以及来世地狱种种的苦。然后你再想:这些受苦恼的众生是谁呢?不是跟我们没关的,是我过去生的父母亲呐。 经过这样一连串的思惟,而且不是思惟一次而已,今天思惟,明天思惟,不断不断地思惟,久而久之,慢慢这个思想就烙印到你的心中,成为你思想的一个部分。 为什么我们要诵经?就是说,道理你是知道了,但是它还不是你思想的一部分。你必须要透过诵经,不断不断地诵,慢慢让这个思想深深地烙印在你心中,变成你思想的一部分。 就像有个仁波切—...